党建工作
【暑期社会实践】经管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山东临沂参加“学习沂蒙精神·传承红色薪火 ”活动(三)
(一)实践在路上
八月二号上午,天空虽然是灰蒙蒙的,但阴雨天气无法影响队员们高涨的学习热情。今天,“红色星火”实践团队将走进沂蒙革命景区,寻找沂蒙记忆,感悟沂蒙精神!
在进入景区前,为了帮助队员们更好的了解、学习沂蒙文化,薛庄镇镇长刘冰特地专程来迎接实践团队成员,陪同团队员们参加上午实践团的行程。在刘镇长的陪同下,我们开始对革命老兵进行慰问。
接受采访的是两位年长的抗战老兵,一位是曾经负责后勤的老兵,而另一位则是亲身经历了孟良崮战役和大青山突围战等战役,并在战争中失去了一条腿。老兵们虽然年纪大了,但依旧精神抖擞,神采奕奕地向我们回顾曾经的峥嵘岁月,并且向我们诠释何为沂蒙精神。队员们认真聆听老兵那动人的革命故事,收获颇丰。
在交流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与老兵合影留念,临行前老兵语重心长地握着队员们的手说:“希望你们都能成为国家栋梁,为国家多做贡献。”队员们表示不会辜负老兵的期望,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把自己的梦想和中国梦结合在一起,让祖国繁荣富强。
慰问老兵后,实践团前往抗大中学参观,积极学习抗大精神。抗大全名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也是中国国防大学的前身。在戚兴连校长的热情接待下,队员们认真参观抗大中学、抗大中学图书馆以及由抗大一分校校友捐赠的书画作品。戚校长参与书籍《铭记抗大》的编写以及抗大纪念馆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对抗大精神和沂蒙精神有着深入的了解,在得知实践团成员们的到来后,戚校长非常高兴地向队员们展示抗大中学及抗大文化,并向每一位成员赠送《铭记抗大》书籍一本。团员们十分感谢,认真聆听戚校长的介绍并做记录,深入了解抗大精神和沂蒙精神。
合影留念后,戚校长和刘镇长陪同实践团成员们一同到大青山抗战突围纪念馆,回顾大青山突围战的历史。在展馆工作人员声情并茂地介绍下,队员们不仅深刻了解到了具体的历史事件情节,还被沂蒙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保卫沂蒙革命根据地的精神所感动。军民交融,生死与共,沂蒙人民大无畏的奉献精神至今仍值得我们去学习。
参观结束后,队员们在实践团团长陆地老师的号召下,在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碑下庄严地宣读入党宣誓词,每一个党员都要不忘初心,牢记心中的理想,始终秉承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爱国爱党,永不叛党,用自己的行动为党和国家做贡献,这也是对抗大精神、对沂蒙精神最好的实践。
下午,实践团的成员们与刘镇长和戚校长告别,两位领导热情好客,平易近人,十分重视和关心此次实践团活动,帮助成员们更好地了解、学习沂蒙精神,让此次的行程更加顺利,更加圆满。
下午实践团来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了解沂蒙山小调创作的由来及过程,并在沂蒙山小调纪念碑前齐唱沂蒙山小调。一代又一代的临沂人,特别是费县人民将沂蒙山小调这首经典的红色歌曲不断地传唱下去,并让广大群众熟知并歌唱。沂蒙山小调不仅直观地反映了沂蒙山根据地当时的建设情景,红军是如何带领沂蒙人民进行根据地建设,更能反映出沂蒙纯朴的民风和沂蒙人不怕牺牲的风险精神。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来到今天行程的最后一站——大田庄乡,大田庄乡是新农村建设的楷模,是革命老区重新焕发生机的典范,是全国小农水改革的发源地,是全省农村税制改革的典型,是市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乡镇。在政府的支持下,大田庄乡深度结合自身的自然资源和农产品的优势,以及深厚的沂蒙文化底蕴,以发展旅游业为主,积极探求大田庄乡致富之道。在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后,大田庄乡成功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道路,带领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都大大提供。大田庄乡的发展模式值得每一个中国农村借鉴学习。
随后队员们随车返回酒店,结束充实而富有意义的一天。
(二)思想在激荡
段昌赞:经管学院公管141班团支书
“红色星火”实践团后勤组干事
今天我主要负责文物遗址的图像拍摄以及照片的分类整理与挑选。
我们首先拜访了两位革命老兵,通过与老兵的谈话,我们通过他们的故事讲解回到了那个艰苦卓绝的时代,他们所体现的沂蒙人民吃苦耐劳、勇往直前和永不服输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年近九十岁的傅爷爷参加过多次战役,包括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等,在保家卫国的征程上虽然失去了一条腿,但他不曾后悔,对他来说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安定远比这一条腿重要得多。
接着我们参观了抗大中学以及大青山党性教育基地,通过参观与学习我了解到了抗大的悠久历史以及大青山突围战的具体情况,我们还在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碑下进行了入党宣誓,令我感触颇深。
最后我们参观了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并且参观了大田庄乡的部分地区,了解到了新农村发展的可喜现状,尤其是农村建设与党性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方式加强了村民对党的了解,提升了党性修养,令我印象深刻。
总之沂蒙是一片神圣的土地,一片红色的沃土。革命的薪火会永远在这里传承下去!
刘厚平:经管学院本科生第三党支部组织委员
“红色星火”实践团组织组长
通过今天一天的参观学习,让我对沂蒙人民,沂蒙精神有了新的的理解和体会,不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沂蒙人民在每个时期展现出来的精神风貌都是值得学习和发扬光大的。
在战争年代,沂蒙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事业不顾牺牲一切。很有幸今天采访到了88岁高龄的革命老兵同志,老兵同志向我们讲述了当年自己参与淮海战役以及孟良崮战役的经历,并在最后殷切希望我们作为学生,一定要好好学习。除了直接参与战斗的沂蒙志士外,广大沂蒙人民为抗战也做了大量的后勤保障工作,陈毅军长曾高度评价沂蒙人民说到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沂蒙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可见,在战争年代里,沂蒙人民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精神是取得每次胜利的精神保障。
而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沂蒙人民更是自立自强,在全国进行经济建设的今天做好了表率。沂蒙人民结合地方特色,结合地方优势,发掘地方潜力,建设好了一个个富于特色鲜明的新农村,一个个富于产业突出的经济重镇。取得如此大的经济成果离不开沂蒙人民的共同努力,离不开沂蒙精神的强大支撑。
(三)历史在绵延
大青山党性教育基地
大青山突围发生于1941年11月,是山东沂蒙抗日根据地军民反击5.3万日军“铁壁合围”大“扫荡”中的一次著名战斗,也是抗日战争时期津浦铁路以东山东敌后战场我方损失最大的一次突围战。1997年11月30日,中共临沂市委、临沂市人民政府和中共费县县委、费县人民政府在大青山的西北,公路东侧的李行沟建立了“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碑”,并建碑亭一座。碑高19.41米,正面镌刻“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碑”,碑阴碑文记载着大青山胜利突围战战斗的经过,以供游人瞻仰和凭吊。
革命伴侣——辛锐和陈明
1941年11月30日,惨烈的大青山突围战打响了,日伪军五万多人对沂蒙山区根据地实施残酷的“铁壁合围”。陈明是突围队伍中的最高领导人,原本应该在抗大一分校学员的掩护下撤退,可为了战友们成功突围,陈明放下笔杆子,拿起枪杆子,带领战斗力量冲在前线,不幸双腿负伤,面对着围上来的鬼子,他连发两抢,打死两个鬼子,枪膛里的最后一颗子弹,他留给了自己。当天,陈明的新婚妻子辛锐突围中双腿膝盖被打碎,当晚被送到大青山正北火红峪村的一个山洞中养伤。洞中隐藏16天后在遭遇日伪军包围时,她把最后一颗手榴弹拉响,与敌人同归于尽。辛锐与陈明这一对革命伴侣永远的沉睡在大青山下,守护着这片热土。
抗大碑林
2015年7月全国第一处抗大碑林在临沂费县建成,碑林占地5000余平方米,共竖大理石石碑81块、费县奇石7块。分为党政军领导人题词、抗大精神、抗大十四个分校情况等五部分内容。碑林以石碑刻字形式弘扬抗大精神,纪念抗大精神,让后人永远铭记历史,世代缅怀英烈们的丰功伟绩。抗大一分校在沂蒙山区办学6年,为共和国培养出89位将军。
抗日军政大学校歌
1937年11月,为激励学员努力学习,肩负起抗日救国的责任,毛泽东同志让中共中央宣传部负责人凯丰为抗大谱写一首新的校歌,以取代原来的《红大校歌》。凯丰和吕骥于1937年为抗大写的这首校歌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全曲既有一般青年歌曲活泼、富有朝气的特点,又有进行曲铿锵有力的节奏和不断前进的气势。它形象地表现了抗大青年蓬勃的青春活力和豪迈的革命气概。随着抗大毕业生的足迹,这首歌在抗日根据地广泛流传,并成为抗日救亡歌曲的代表作之一为后人传唱。
抗大人助学纪念亭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其前身是“西北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初改为此名。1940年11月4日抗大总校进驻河北邢台县浆水一带,校部就设在前南峪村。毛泽东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他为抗大规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2007年10月广州抗大研究会倡议并捐资建起一座“抗大人助学纪念”,在纪念亭周围竖起了抗大人捐款献爱心功德碑。
孟良崮战役
孟良崮战役是国共内战期间,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在沂蒙山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重大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被完全消灭。这一战役,开创了在敌重兵密集并进的态势下,从敌阵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是打破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和转变华东战局的关键一战,被陈毅誉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第二个战役。
大田庄乡
大田庄乡地处费县北部蒙山腹地,距县城20公里,西与平邑县接壤,北与蒙阴县为邻,南与上冶镇接壤,是上冶镇的后花园。总面积96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87%,耕地面积1.87万亩,果园面积3.6万亩。辖25个行政村,2.1万人。2016年,大田庄乡按照县委县政府实施“12345”发展战略和建立完善“353”工作体系要求,围绕“发展全域旅游、建设美丽田庄”的工作思路,着力打造生态旅游型小城镇。
沂蒙山小调博物馆
1940年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长袁成隆组织团员李林、阮若珊在此创作了享誉国内外的《沂蒙山小调》。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依托沂蒙山小调诞生地,以恢复1940年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在此生活时期的村落场景为核心,将上白石屋村建成一个活态博物馆,每个院落就是一个展馆,具有文化展示和体验功能。主要建设抗大一分校文工团旧址、沂蒙精神馆、沂蒙历史馆、沂蒙风俗馆、沂蒙物产馆、沂蒙声音馆、沂蒙味道馆和沂蒙人家等。并依托村西的打谷场,打造一台原生态的演艺,聘请当地村民,演唱各种版本的沂蒙山小调。